Talk: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存檔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關於仿英國伊東學院的部份

「1907年仿英國伊東學院(Eton Collage)規劃全新學制,獨立設置為台灣總督府中學校」 這句話似乎有問題。 據《建中世紀》沿革篇, 應是「第一部之設置前後雖僅十年,卻值得單獨敘述。其原始理念的提出者是曾經擔任台灣民政長官(兒玉源太郎總督時期)的後藤新平。希望能培養出具有世界觀的「大國民」。於是建議仿照英國伊東學院(Eton Collage)規劃全新的學制,亦即總督府中學校的第一部。」

當時的一中分成兩部, 且第一部後於1921年停辦。如果用上面的敘述會有全校都是仿伊東學院規劃的誤解。

個人認為較好的敘述為 「1907年獨立設置為台灣總督府中學校,學校分為兩部,第一部仿英國伊東學院(Eton Collage)規劃,希望能培養出具有世界觀的「大國民」;第二部此後一中分為兩部,第二部仿行日本本土學制。」 —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Likejean對話貢獻)在2006年4月8日 (六) 00:06所加入的。

關於藍色大門

內文中提到:「至於另一位校友導演易智言的電影藍色大門,則改至別所中學拍攝,據報載原因為建中校方不願出借場地,至於真實原因不明。」 這點我還蠻不明白的,藍色大門的劇情為校內男女學生的故事,要如何在只有男生的「建國中學」內拍攝呢? 內容敘述的「據報載原因」不知為何?Kuofuchi 09:20 2006年7月29日 (UTC)

聽聽易智言自己怎麼說吧: (摘自 蘇岱倫 :[難以忘懷的高中夏天 ]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27/027174.asp )

問題: 多人都會好奇你是不是附中畢業的?為什麼會想以附中為拍攝背景?

易智言: 我其實是建中的,我的高中生活很平凡。當時對附中、成功其實沒什麼特別印象,對北一女、中山可能印象還多一點。

以附中為拍攝背景,最大原因是依劇情必須找一個男女合校的學校。當時評估了師大附中、中正高中,兩所學校都很漂亮,中正高中的設計、格局更有南方風味。因為我們有游泳池的戲,而且滿重要的,而附中有很漂亮的游泳池,所以就選定附中。 —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59.127.37.47對話貢獻)在2006年10月28日 (六) 02:33所加入的。

各項的名稱

  • 關於校史、特色、歷任校長、校友,一定要使用現在這種看不懂的名稱嗎?實在是覺得在百科裡用赫赫黌宇、紅樓多少事、誰主浮沉 、南海少年遊俠客這種名稱很奇怪,這裡又不是建青.......我比較希望使用正常的項目名稱。--汪汪 14:36 2006年8月15日 (UTC)

tonsil 回應: 校史---->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你寫的,我寫的,他寫的,都是側看成嶺側成峰,又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何必非冠以校史之名?

赫赫黌宇---->不知此典故,應非建中人。

知名校友---->有貢獻者不一定有名,有名者不一定是好名聲,有名的標準更是人言言殊,只能確定的是,他們的慘綠少年和南海路脫不了關係。

建青---->這本刊物大概沒有那麼古典過吧?

還有,別忘了維基五大支柱:

1. 樹立「百科全書」形象:維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書,組合了通常的百科全書,專科的百科全書和年鑒。維基百科不是原始文章的收藏,街頭臨時演說台,報紙,免費主機,網路空間提供者,系列沒有價值的文章,歷史紀錄的收藏,無政府狀態或者民主政治的試驗場,或者連結的分組(不管外部還是內部)。這裡也不是插入您觀點,經歷,或者論點的地方所有的編輯必須遵循我們的非原創研究的方針。

2. 條目可靠保障:維基百科使用「中立的觀點」,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按照中立、準確的立場來寫。可以證實的引用,權威的資料會對其(尤其是對於有爭議的話題)有很大程度的輔助,使條目更加可靠。如果針對評價某一版本是否是最中立時發生了衝突,宣佈一個冷靜期並標明該條目是有爭議的,在討論頁深入討論細節並且遵循爭論的解決。

3. 內容自由:維基百科是自由內容的:維基百科在GFDL許可下是自由內容的,並且可以自由的發佈和連結。認識到條目普遍由社群所有而不只是某個人或者單獨的群體所有,所以您貢獻的任何作品會被社群隨意殘酷無情的編輯並重新發佈。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不要提交有版權的作品。

4. 尊重同道人:尊重與您同道的維基百科人,講求文明。避免人身攻擊或者不加區別的概括(Sweeping generalizations)。在編輯白熱化的時候保持冷靜;在回退三原則的指導下避免站不住腳的編輯戰;記住中文維基百科現在有96,933篇條目在編輯並且討論。從不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假定別人一樣缺乏有說服力的反方證據,以此表達自己的善意。不要使用傀儡作壞事或者繞過方針。請開放、好客、並且包容(Be open, welcoming, and inclusive)。

5. 不墨守成規:維基百科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除了上面闡述的思想總體原則之外。勇敢地去編輯、移動、修改條目,因為編輯的樂趣就在於並不需要做到十全十美。

我們發現改用一些不同形式的條目算是遵守了第5項支柱!!

網路世界本有無限可能,維基創始者突破傳統,未嘗不是給我們一個解構百科全書的機會,總之,一切愉快就好。 —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59.127.37.47對話貢獻)在2006年10月28日 (六) 02:44所加入的。


  • 這不建中人自己的百科,就該以大家都可以看的懂的名字或方式來介紹建中,而不是一昧的強調說要有特別的風格。如果真的要用這種「不一樣」的用詞,也該加上一些註解來讓不知道這些東西的人可以理解他的意思,甚至是在條目中解釋這些詞對建中有何特殊意義,甚至是所謂「赫赫黌宇」的典故。--汪汪 23:43 2006年10月27日 (UTC)

回應: 您說的沒錯,如果您不介意讓這樣的條目繼續存在的話,註解會陸續加上的。 另外,台灣的高中都是一樣的規格,一樣的課程,一樣的標準, 如果都用大家都看懂的方式來描述, 而不能呈現出校園文化的不同, 百科全書就和流水帳差不多了! 學校是一群人的有機體, 總有各別與眾不同的地方, 如果能夠尊重這樣的差別,維基會更像"眾人的百科全書"而不僅僅是"編輯的百科全書"。 —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59.127.37.48對話貢獻)在2006年10月29日 (日) 00:24所加入的。

沒這麼嚴重,會改回那樣子,另外一原因是因為這裡不是古文維基。--winertai 16:32 2006年10月28日 (UTC)
(+)支持應修改赫赫黌宇,因這不是古文維基,留下大家都看得懂的說法。否則需加上語調有問題或帶有地方色彩的模版--資訊呆呆 05:38 2006年12月15日 (UTC)

回應: 這不是古文啦。—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59.127.37.47對話貢獻)在2006年10月29日 (日) 00:51所加入的。

  • 那就麻煩這位不具名的建中學長或學弟幫忙把使用這些與眾不同的標題做個說明,我的建議是將說明放在該標題內容的第一段,或是直接在標題內以括號簡單註解意思,這樣才能一看就知道這條目在講什麼東西。維基百科裡的建中條目若成為一個大家看的霧煞煞的內容,我想這就算再有特色也是沒什麼用的。--汪汪 17:03 2006年10月28日 (UTC)

層次名稱

  • 我不興編輯戰,如果層次硬要加上這標題,至少要給個一定必須的理由。如果全部維基百科介紹學校,都用校歌一段歌詞來作標題,我看大家會頭暈。--winertai 16:55 2006年10月28日 (UTC)

校歌版權

因為有人認定校歌是有版權的問題,因此在有人能証明放校歌無侵權問題前, 我將各校的校歌部份暫行刪除!(因Alex S.H. Lin 提出)Sunlightman 06:08 2006年12月24日 (UTC)

增加班聯會條目

增加了班聯會條目,小幅度修改校史論述,並且分出簡介一項,調整了校徽介紹的與一些圖片的位置。 另外,列出幾點個人以為短少的部份,希望大家一起來補完: 校史民國以後部份、 建中青年、建中人介紹、 清楚的校舍介紹。
另外,建議新設建國中學社團列表,讓整個頁面縮短些。Wind 2007年5月19日 (六) 13:21 (UTC)

待補完項目

我是59屆目前高三的學生,對於校史、班聯會史手上有不少資料,這部份的東西我會在學測後慢慢補完。 這裡列出我認為需要補完的項目,大家如果認為短少什麼也請留在下面,也希望大家來認領一些條目來擴充。 希望這個條目可以成為台灣高中最完整豐富的一個條目,一年內可以成為優良條目。 如果有人看到,並且把以下的一些條目補完了,請幫它加刪除線。

  • 校史:民國以後部份。
  • 校刊:(全)
  • 校園景觀介紹。
  • 特色活動:(全)。另外棒球算不算?
  • 相關著作。
  • 校友與校友會:麗正會、建北會、校友會、青韵合唱團、建中1975。
  • 其他:老建中麵店是否放入之意義?另外還請大家幫忙想想有什麼重要但卻難以分類的東西。
  • 校歌、校訓、校徽:校歌應該可以仿照附中「合理使用」的方式列進來。
    已初步完成Wind 2007年5月21日 (一) 11:37 (UTC)
  • 參考資料:請大家把各自的參考資料補上,謝謝。
  • 社團:希望各社團介紹能放上創始年代。
  • 校風:這個是高難度大工程呀,不過說以自由學風聞名卻沒有校風論述還頗奇怪的。
  • 還有章節似乎需要調整,個人覺得滿雜的。


以上這些,是我認為需要補完的項目,如果有不同意見或還覺得有什麼需要補充的,也請大家提出來。Wind 2007年5月20日 (日) 13:12 (UTC)


建中班聯的爭議http://sg.ck.tp.edu.tw/ckad/onevideo.asp?id=2849&typeid=29

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220239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8.161.125.128對話 貢獻)於2010年6月23日 (三) 18:30加入。

建築年代

呃,有學長學弟可以去查一下「第一學寮」、「第二學寮」正確位置是在哪裡嗎?
我手上的建中青年123期寫「句踐樓 = 木樓 = 今日活動中心所在位置」
但是目前版面上卻是「第一學寮 = 今日活動中心所在位置」
「第二學寮 = 句踐樓 = 木樓 = 格物樓所在位置」
我將目前建築中木樓相關文字移到了活動中心條目
但是看到已消失建築的介紹就卡住了,麻煩學長學弟幫個忙吧,感謝
還有,資源大樓的落成時間,建青123期寫1994年,也跟目前條目上的不同,不知道哪個才正確
TimC 2007年5月21日 (一) 02:14 (UTC)

我是1994年畢業的,記憶中,資源大樓該是1994年完工啟用的。—汪汪 2007年5月21日 (一) 03:18 (UTC)
第ㄧ學寮跟第二學寮的問題我會去查,這些是根據建中世紀沿革篇弄的,可能我看錯了;也可能他編錯了,建中世紀沿革篇很多年代跟數字都是錯的。

至於資源大樓的年代應該是我弄錯了,我再去查一下。Wind 2007年5月21日 (一) 04:20 (UTC)

建中世紀沿革篇確認是錯的,第二學寮室目前的活動中心。資源大樓建中世紀沿革篇沒有提到。也沒出現在校史稿的大事年表中,應該晚於1992年才對。Wind 2007年5月21日 (一) 09:59 (UTC)

英文簡稱

那個...雖然沒有規定,不過我想我們簡稱還是寫CK就好了吧,CKSH似乎成功用比較多
話說CKSH都被直接定向去成功了...—TimC 2007年5月21日 (一) 12:32 (UTC)

我寫的是CKHS,不是CKSH呦XDWind 2007年5月21日 (一) 13:33 (UTC)

呃...看來是我眼花...不過反正學校網域都用CK了嘛...就不要改回去吧:P—TimC 2007年5月21日 (一) 13:37 (UTC)

新設社團列表條目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7%BA%E5%8C%97%E5%B8%82%E7%AB%8B%E5%BB%BA%E5%9C%8B%E9%AB%98%E7%B4%9A%E4%B8%AD%E5%AD%B8%E7%A4%BE%E5%9C%98%E5%88%97%E8%A1%A8&variant=zh-tw 請把各社團介紹獨立條目

之前125.224.227.50 增加的儀隊部份被我獨立出去之後, 被管理員刪除了,大概是因為內容比較偏廣告吧210.71.78.252 2007年5月22日 (二) 06:00 (UTC)(忘了登入Wind 2007年5月22日 (二) 06:01 (UTC)

個人不建議所有社團都獨立成條目,內容有限的社團,還是先集中在社團列表裡一起介紹就好了。要獨立成條目的話,要有足夠的內容和價值;若內容都只是社團的宣傳,這大概還是會被刪除。要以百科的觀點來想,當使用者想在百科裡查建中XX社時,他會想知道什麼?我想絕對不是看這社團的自吹自擂。—汪汪 2007年5月22日 (二) 06:26 (UTC)
校友來說一句話:大學社團跟系所都不被認可能夠獨立條目了,何況中學的社團與系所呢。有個列表介紹可能可以被接受,但目前列表內容貧乏,符合可以被刪除的標準,建議儘快改進。--Jnlin討論2007年5月22日 (二) 06:29 (UTC)
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把社團全部放在這條目,那條目會太長;如果像現在這樣只介紹部份社團,那怎麼樣決定是哪些社團?這些社團是否有代表性?我認為「建中」條目底下的「社團」部份應該介紹社團活動的概況,而不是各個社團的簡介,如同校友部份一樣,所以做了個列表分出去。
另外,改進條目需要時間,總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弄好的。只是刪除的速度實在太快。如果把它放個「需要協助擴充」的模板,是不是能夠不會立刻被刪除?Wind 2007年5月22日 (二) 06:40 (UTC)
請參見知名度的方針提議,若學生社團的條目沒有達到這個方針的提議,我會建議合併到列表。--Jnlin討論2007年5月22日 (二) 06:51 (UTC)
我也認為不適合獨立成條目的社團,應該也只有在社團列表裡做簡單的社團介紹,至於是哪些社團要被介紹?就回到維基的概念,自己了解哪些社團就去寫他們的內容,其他社團空著讓其他人來補上。之前建中條目內累積的這些社團介紹,就是許多人逐漸加上去的,並不是誰決定只有哪些社團才能加上去;還沒被列上去的只是因為還沒有人去寫。—汪汪 2007年5月22日 (二) 07:08 (UTC)
同意兩位學長的觀點。那是否把目前建中條目中的介紹移動?Wind 2007年5月22日 (二) 11:55 (UTC)

調整架構

我想了一個新的架構。之前都是先做了再說,不過我想想還是先說再做好: 括號(目前)表示保留現有架構

  1. 簡介
  2. 校史
    1. 日治時期(一中,外加部份三中、四中)
    2. 民國時期
    3. 典故
  3. 校歌、校訓與校徽(目前)
  4. 校風
  5. 學生生活
    1. 學生(錄取分數移動至此)
    2. 入學
    3. 飲食
    4. 交通
    5. 校慶
    6. 競賽活動(從特色活動移動)
    7. 自治活動(從特色活動移動)
    8. 社團活動(保留概述,其他移動)
    9. 休閒活動(從特色活動移動)
    10. 畢業(+畢聯會、畢籌會)
  6. 教學與行政(教師目前+行政)
  7. 刊物(目前)
  8. 環境(目前)
  9. 校友(目前)
  10. 其他(目前)
  11. 相關條目(目前)
  12. 參考資料
  13. 註釋
  14. 外部連結
    1. 網站
    2. BBS

希望大家能給點意見,謝謝。Wind 2007年5月22日 (二) 11:59 (UTC)

關於編寫上的幾點意見

基於維基百科是提供給大眾使用,提出兩個意見給大家參考。

  • 不要使用特殊用語
所謂建中特殊用語指如之前赫赫黌宇、紅樓誰主浮沈,還有建中年號。基於兩點理由我認為不應該使用:
  1. 維基百科不是用來建造建中認同使用,故不應該使用只有建中使用的字詞
  2. 維基百科的目的在於提供「大眾」免費的資料庫,故用字應該符合「大眾」用語,清楚明白。對於一般非建中讀者來說,赫赫黌宇、建中年號這種東西並沒有增進理解,反而增加累贅,如果每個人要讀取一般資訊時,都必須先理解那些建中用語,那並沒有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可以專門說明,但是不宜拿來描述其他資訊。
  • 提供基本資訊即可
例如建築物、飲食、刊物(剛好都是我開始寫的部份= =)已經太細,或許對於建中學生或即將進入建中的人來說有益,但是對於其他只是想大致了解建中狀況的人而言,這些東西太多了。我認為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概述」,例如社團的部份。而不是把每個小東西仔細的寫。Wind 2007年6月13日 (三) 06:23 (UTC)
目前頁面更新方向跟2007年的方向不同,本段內容不是作為參與討論,而是記錄我已經閱讀過去的討論頁記錄。--Rastinition留言2022年10月10日 (一) 08:00 (UTC)

希望可以多寫些學校最近所發生的事,此外,有些事情也可以由老師來寫。尤其是最近建中學生素質下降和整個社會風氣的關連。 吳武雄校長在任內的所作所為已罄竹難書了,不用寫。—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203.64.26.246對話貢獻)在2007年10月19日 (五) 12:54所加入的。

給樓上:有任何想法,歡迎直接進行編輯,一起擴充學校的內容!!—汪汪 2007年10月19日 (五) 05:40 (UTC)

對於昨日210.71.78.242所謂亂刪

圖書館的新書介紹和「相關事項宣導」是同一回事,沒有亂刪的問題。 請注意自己的發言,對於不認同的刪除行為便稱亂刪,是對其他維基使用者的一種污衊。 —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Likejean對話貢獻)在2007年7月7日 (六) 06:55所加入的。

最低pr值

我想建中的平均pr值大家必然是知道的,但最低pr值會對一般人會比較清楚,基本上我已將大部份有放錄取分數的學校依據國中基測推動委員會的歷屆資料更改pr值為擇優後的最低pr值,如果真要放平均pr值,建議可以增加欄位來放!Sunlightman 2007年8月14日 (二) 00:44 (UTC)

請不要只做政治語言的更動

如臺灣跟中華民國,日據跟日治,臺跟台,這些東西明明一看就可以知道他指什麼,難道一定要改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滿意嗎? 麻煩有時間做這些事,不如幫忙加些有用的內容吧。Wind 2007年8月16日 (四) 12:25 (UTC)

有人認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社團列表不適合放在中文維基上,而對該列表提出了刪除請求,不論認同與否,有興趣者都可以前去討論並發表意見。不過如果最後確定要被刪除的話,那些內容大概也只能再放回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園生活之下了,只是目前的篇幅頗長,放回來後可能得花點心思重新整理了。—汪汪 2007年8月22日 (三) 05:14 (UTC)

如果被刪除的話,並不建議再把他放回建中的條目,畢竟真的太長了。要放的話可能也要像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的大事年表跟傑出校友部份一樣,用可伸縮的方式放入。只留名稱的話並沒有什麼用處。如果像他們所說的列舉代表性,那光是那些東西就搞得沒完沒了,哪有時間去弄新的內容。雖然說方針中說過長的條目可以分出,可分出之後又被人說不重要@@,真是糟糕--Wind 2007年8月23日 (四) 04:35 (UTC)
我想的到的方法也是只有折疊。—汪汪 2007年8月23日 (四) 07:02 (UTC)

建築照片

需要每棟建築都放一張照片嗎?這裡又不是建國中學網頁。— Marcus Hsu  talk  2007年8月29日 (三) 20:33 (UTC)

請勇於改善。改善的意思是,你必須提出一個比現有條目更好的編輯方案。而不是問需不需要,我認為維基百科的編輯不只是要不要,還有要如何編。關於一個學校的建築資訊,個人認為可以有,但是如何編也是一個重點。很多學校放了各建築的簡介,但沒有照片,以目前條列式的表格寫法,放照片是適當的。當然未來可能會有人花點心思,去把他弄成一個整體的論述,屆時要如何放照片,那又是另外一番風貌。
而且是或不是建國中學網頁(我想你指的應該是官方網站)與需不需要每個建築都放照片沒有必然的關係。需不需要,是看維基百科需要多詳細,而且在維基百科提供這些資訊對於其他人有無意義。對於這個答案,我的回答是維基百科不一定要這麼詳細,但是提供這個是有意義的。---Wind 2007年8月29日 (三) 22:07 (UTC)
我的意見同Wind!XD—汪汪 2007年8月30日 (四) 00:49 (UTC)

將列表改成可以縮放的形式

如題,將許多列表改成了可以縮放的形式,社團列表方面改成各類社團自成一個縮放的列表,這樣在開頭的目錄可以直接點擊抵達。---Wind 2007年8月30日 (四) 09:00 (UTC)

學校知名教職員

有沒有想過要列出知名的教師?不過這一項目的確不易管理,因為知名度的判定不易。在建中教過、在校外、全台灣也有高知名度的教師,我只知道任仲陵(物理,至少在1980、90年代超有名,蘇有朋出的書也提到過)、詹敏昌(數學,知名參考書作者)、施寄青(國文,名作家)、陳鐵君(國文、知名參考書作者)、高國華(英文,知名國中升高中家教班創辦人)。59.115.168.132 (留言) 2008年6月19日 (四) 09:21 (UTC)

判定的確不易,例如樓上所列出的,我只認識高國華。 個人認為較「知名」者有陳美儒(經常到各處演講,連家母都認識)、吳岱穎、凌性傑(以上兩位兼職作家)、曾政清(也常出外演講)。S864372002 (留言) 2008年6月22日 (日) 03:42 (UTC)

對了,還有游森棚(教官,現高應大教授,「我的資優班」作者)。S864372002 (留言) 2008年7月1日

(二) 04:38 (UTC)

日據時代的台北第一、三、四中的日本籍學生光復初期倒底跑去哪上課了?

""1945年12月6日一、三、四中台生聯合復課後,14日,省教育處令一中、三中、四中台灣籍學生合併為「台北第一中學」,暫於四中校舍(即在一中校內)上課。15日週五,於四中正式上課,暫由前四中校長小林敏代理校長。"" 以上這段話看不懂? 是否為:

  • (一)原日治時期的台北第一、三、四中的「台灣籍」學生被收集到原「日治台北一中」(即今南海路建國中學址)的校舍上課,而且校名就是「省立台北一中」?
  • (二)原日治時期的台北第一、三、四中的「日本籍」學生被收集到原「日治台北三中」(即今信義路師大附中址)的校舍上課,而且校名就是「省立台北三中」?
  • (三)原日治時期的台北第二中的,原本就以「台灣籍」學生為多,故仍今濟南路成功高中址。但是原日治台北二中的日籍學生戰爭結束後跑去哪了?
  • (三)日據時代的「台北四中」,在戰爭期間已經簽到南海路建國中學內
  • 「台北四中」的條目寫道:

二戰結束後,原台北一中、台北四中臺籍學生決定合併復學,自資聘任教師。1945年10月29日於永樂國民學校(今永樂國小)復學,12月6日加入台北三中臺籍學生,並改於日新國民學校(今日新國小)上課,八日後省教育處下令台北一、三、四中臺籍學生合併為台北第一中學,於台北一中之舊宿舍上課,並由前台北四中校長小林敏郎暫代校長職務。1946年改稱建國中學,延續迄今。日籍學生則另行安置歸國。

    • 為什麼當時後的台北一中、三中、四中的台灣籍學生不直接在原學校復課,要跑到國小復課呢?台北三中(今師大附中)校地可說是被日本軍方徵用,但台北一中並沒有啊?

與建中頗有淵源的事物

在下認為這些內容已經超出百科全書的內容了,因此移動至此備份--Morrigan (留言) 2009年3月27日 (五) 05:58 (UTC)

備份

  • 黑糖冰(泉州街35號):先前其店面在建中後門對面(寧波西街114號之1),因而可見建中學生在校內圍牆旁購買黑糖冰之情景。現在雖已遷移至離建中稍遠處(但仍較老建中麵店近,走路約1分鐘腳程),但仍有許多學生光顧,並在後門旁有訂購服務。
  • 蔥抓餅(泉州街2號旁,目前位於寧波西街):在資源大樓旁平面停車場圍牆外,由於其攤位與建中僅一矮牆之隔,因而亦有許多建中學生在圍牆旁購買蔥抓餅。曾經因為某些因素停止營業,但最近又在後門的店面出現,繼續為廣大的老顧客們服務。
  • 牯嶺街舊書攤:已遷移,但每年政府會定期於牯嶺街舉辦活動。
  • 黑輪伯:在南海路大門旁擺攤賣黑輪、滷味的阿伯,常會問購買者:「要不要加辣辣?」。但2003年秋天以後似乎沒有在建中門口出現。
  • 怪客:早上約7點多在南海路大門對面出現,據說也會出現在側門。頭戴安全帽、穿著疑似建中制服的過短長褲、雙腿張開跨坐在機車上是其特徵。
  • 視訊男:為每日皆可在建中圖書館內看到的奇怪男子,特徵是必定攜帶筆記型電腦,坐在圖書館內有電源的地方,進行股票的走勢觀察,瀏覽網站或和女子聊視訊,身份不明有待調查。

郝民慰非諾貝爾獎得主

參見諾貝爾獎官網,官方網站完全沒提到郝慰民。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艾爾·高爾IPCC,而不是頒給郝慰民。

如果團體中的成員也算得主,那麼在聯合國開會的一堆政客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了。--M940504留言2013年11月3日 (日) 08:51 (UTC)

對於被刪除的社團內容

圍棋社以及象棋社的內容被刪除,我不明白刪除這些社團其意義何在?

編輯請求

请求已处理

我想修改 "刊物" "正式刊物(持續發行)"條目中 "至今出版至第140期(2014年6月9日)" 目前建青已出版至第145期(2017年5月28日) --36.224.29.60留言2017年6月20日 (二) 15:22 (UTC)

已修正,感謝你的支援。From Tom282f3 2017年6月21日 (三) 17:43 (UTC)

編輯請求

请求已拒绝

請求將東海東自 "刊物" "正式刊物(持續發行)" 列表移除
並加註:目前發行至第11刊(2016年1月),後續因經費不足及人力狀態持續停刊中
本人為末任東海東負責人,目前因為經費不足及人力狀態停刊中


--Openchen1016留言2017年6月22日 (四) 13:31 (UTC)openchen1016

未完成,保護已過期。--小火車留言2017年7月2日 (日) 08:26 (UTC)